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甘肃科学学报
创办日期:1989年
主管单位:甘肃省科学院
主办单位:甘肃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刊期:双月刊
电话:0931-8613844
E-mail:gskxxb@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62-1098/N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0366
邮发代号:54-66
综合影响因子(2024):0.444
复合影响因子(2024):0.675
期刊收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期刊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超星域出版
博看网
中邮阅读网
长江文库
龙源期刊网
期刊简介
《甘肃科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9年,152页/期,属综合类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由甘肃省科学院主管,甘肃省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设有数理科学、生物医学、环境化学、工程技术、建筑科学、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等栏目,主要刊发自然科学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及创新型学术研究成果。《甘肃科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Q2区期刊。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超星域出版、博看网、中邮阅读网、长江文库收录。学报荣获甘肃省优秀期刊、首届甘肃省“十佳期刊”(科技类)提名、CAJ-CD执行规范奖、“西牛计划”之优秀中文科技期刊、“西牛计划”之精品中文科技期刊等奖项。学报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以推动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进步为目标,已成为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
基于AdaBoost算法的青藏地区滑坡位移监测及预测研究
蔡忠周;罗少辉;张继红;王军;为了探究青藏高原地区滑坡位移特征并掌握山坡的安全状况,采用AdaBoost算法研究斜坡位移、降雨量以及土壤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斜坡变形位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监测区域每年的降雨量呈现倒V形分布,斜坡位移量整体呈现增大趋势;每年二、三月气温升高,受地表积雪积冰融化影响,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率与降雨量的关系复杂。斜坡位移与土壤含水率呈现正相关关系;斜坡不同位置位移受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基于监测数据训练AdaBoost回归模型以预测斜坡位移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能够对未来15 d内的位移进行预测,研究成果能够为称多县的斜坡位移预测与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强震区黄土结构演变及其变形特征研究
赵安萌;刘勇;张德全;黄土是一种具有大孔隙和弱胶结结构的岩土体,具有独特的水敏性和结构性。强震区黄土灾害频发,认识强震区黄土结构演变对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是揭示强震区黄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内在机制的关键,也是寻找科学有效防治措施的重要保障。研究采用预震试验处理原状黄土,结果表明预震引起黄土试样轴向应变发生变化,当初始含水量为5%~15%时,震后轴向应变减小0.032%~6.665%,近塑限含水量时的变形是天然含水量时的4~12倍,表明水敏性对黄土的变形特征影响显著,同时基于压汞试验测定震后黄土内部孔隙结构的变化,低含水量黄土预震前后大孔隙数量增加,中孔隙和微孔隙变化较小,高含水量黄土预震前后大孔隙数量减小。地震引起的黄土微结构演变是其变形及后期力学性质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
公路互通边坡的变形影响因素分析及稳定性综合研究
陈维英;安宏科;为合理评价边坡稳定性及其危险性,以某公路互通边坡为工程背景,在边坡变形特征分析基础上,先开展边坡变形影响因素分析,再以条分法和变形预测分别构建边坡稳定性的现状评价模型和预测评价模型,两者综合实现边坡稳定性研究。实例分析表明:边坡变形是内、外因共同作用下打破原有的力学平衡而导致的,其中,人工因素是边坡失稳的直接诱发因素;在边坡稳定性现状分析方面,天然状态下的稳定性系数介于0.980~1.034,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而在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稳定性系数介于0.806~0.862,均小于1,处于不稳定状态,由此可见此边坡现状稳定性相对较弱;在边坡稳定性预测分析方面,边坡后续变形的增加量一般,其稳定性具减弱趋势。综合边坡稳定性现状及预测评价结果表明边坡现状稳定性已较差,加之后续稳定性还会进一步减弱,失稳滑动的可能性极高,对其开展治理已十分迫切。
成都市中心城区洪涝社会脆弱性评价
张志银;倪婷;在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洪涝灾害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其造成的损失对社会承灾体脆弱性影响显著。以成都市5个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VSD评估框架构建社会脆弱性评估模型,并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综合测算2013年、2018年、2023年各评价单元的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以及社会综合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3—2023年中心城区暴露度、适应能力持续上升,敏感度小幅度下降,社会脆弱性整体持续下降;(2)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高暴露性、高适应能力地区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最后针对不同地区情况提出改善洪涝社会脆弱性的措施。
平衡湿度下基于弯沉等效的路基路面动态回弹模量研究
宋帅;张羽;王贺;杨广庆;尹宝银;王岩;为了探究运营期平衡湿度条件下公路路基路面动态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不同重载条件下满足弯沉等效的优化路基路面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模拟历经降雨及地下水渗流的过程来等效平衡湿度条件,分析运营期平衡湿度条件下路基路面结构动态回弹模量和弯沉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历时时间的延长和地下水位的上升,弯沉值呈增大趋势,而动态回弹模量呈线性降低趋势。相对于优化前的路基路面模型,优化后模型的动态回弹模量显著提升,验证了重载条件下基于弯沉等效设计路基路面结构的可行性。
通知公告
访问量统计
今日访问量: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