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科学

  • Carathéodory方程解的变差稳定性

    李宝麟;王宁;

    主要研究了Carathéodory方程的变差稳定性与渐近变差稳定性。在Carathéodory方程等价于广义常微分方程的基础上,借助广义常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获得了Carathéodory方程解的变差稳定和渐近变差稳定的Lyapunov型定理。同时,将函数V满足的条件作适当修改,获得了Carathéodory方程的解关于部分变元的变差稳定和渐近变差稳定的Lyapunov型定理。

    2020年02期 v.32;No.144 1-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arathéodory方程解的变差稳定性

    李宝麟;王宁;

    主要研究了Carathéodory方程的变差稳定性与渐近变差稳定性。在Carathéodory方程等价于广义常微分方程的基础上,借助广义常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获得了Carathéodory方程解的变差稳定和渐近变差稳定的Lyapunov型定理。同时,将函数V满足的条件作适当修改,获得了Carathéodory方程的解关于部分变元的变差稳定和渐近变差稳定的Lyapunov型定理。

    2020年02期 v.32;No.144 1-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二次A算法的复杂环境下车辆导航路径规划方法

    钱燮晖;何秀凤;郭俊文;王砾;

    在部队作战或演习中,复杂且未知的野外环境给作战车辆的路径规划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针对车辆无法在环境信息未知的复杂野外环境下快速到达目的地的问题,通过改进搜索策略来提高车辆的机动性,同时提出一种加入预处理的二次A~*算法来提高车辆实时避障的能力。首先,针对A~*算法的搜索策略进行改进;其次,通过预处理算法明确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规划得到全局最优路径,当行进过程中突然出现未知障碍物时,根据车辆的实时位置以及障碍物确定局部规划区域,再一次应用A~*算法进行局部最优路径规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车辆在不同地形条件的行驶过程中尽管牺牲了一部分搜索时间和路径长度,但行驶时间分别减少了26.6%、29.5%、32.4%和35.2%。随着地形条件的复杂程度不断变大,算法使车辆的行驶时间减少更多,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机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0年02期 v.32;No.144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5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二次A算法的复杂环境下车辆导航路径规划方法

    钱燮晖;何秀凤;郭俊文;王砾;

    在部队作战或演习中,复杂且未知的野外环境给作战车辆的路径规划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针对车辆无法在环境信息未知的复杂野外环境下快速到达目的地的问题,通过改进搜索策略来提高车辆的机动性,同时提出一种加入预处理的二次A~*算法来提高车辆实时避障的能力。首先,针对A~*算法的搜索策略进行改进;其次,通过预处理算法明确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规划得到全局最优路径,当行进过程中突然出现未知障碍物时,根据车辆的实时位置以及障碍物确定局部规划区域,再一次应用A~*算法进行局部最优路径规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车辆在不同地形条件的行驶过程中尽管牺牲了一部分搜索时间和路径长度,但行驶时间分别减少了26.6%、29.5%、32.4%和35.2%。随着地形条件的复杂程度不断变大,算法使车辆的行驶时间减少更多,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机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0年02期 v.32;No.144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5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双混合分数Heston模型及回望期权模拟分析

    柴婧婧;汪育兵;

    金融实践证明经典Heston模型不能很好地拟合短期期权。首先通过构建双混合分数Heston模型,得到双混合分数Heston模型满足的随机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其次对该模型下的波动过程和股票价格过程离散化,最后基于Monte Carlo法对回望期权波动率路径和股票价格路径进行模拟分析。

    2020年02期 v.32;No.144 16-2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双混合分数Heston模型及回望期权模拟分析

    柴婧婧;汪育兵;

    金融实践证明经典Heston模型不能很好地拟合短期期权。首先通过构建双混合分数Heston模型,得到双混合分数Heston模型满足的随机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其次对该模型下的波动过程和股票价格过程离散化,最后基于Monte Carlo法对回望期权波动率路径和股票价格路径进行模拟分析。

    2020年02期 v.32;No.144 16-2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混合地理加权回归的复杂地形降水量插值

    崔琴芳;杨耘;刘艳;董佰山;

    新疆玛纳斯流域地形复杂,气象站点分布较少且水文资料短缺,研究以新疆玛纳斯流域2015年3月月平均降水量为例,采用回归克里格、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混合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方法,利用高程、坡度、坡向3种地形因子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等4种因素作为反映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子,建立与降水量间的3种回归模型并用实际验证的方法验证了空间插值精度。结果表明:三者模型精度值分别为1.102\,0.743\,0.518,其中混合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精度最高,最后采用混合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对研究区2015年全年月平均降水量进行插值预测,从而探测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020年02期 v.32;No.144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混合地理加权回归的复杂地形降水量插值

    崔琴芳;杨耘;刘艳;董佰山;

    新疆玛纳斯流域地形复杂,气象站点分布较少且水文资料短缺,研究以新疆玛纳斯流域2015年3月月平均降水量为例,采用回归克里格、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混合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方法,利用高程、坡度、坡向3种地形因子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等4种因素作为反映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子,建立与降水量间的3种回归模型并用实际验证的方法验证了空间插值精度。结果表明:三者模型精度值分别为1.102\,0.743\,0.518,其中混合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精度最高,最后采用混合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对研究区2015年全年月平均降水量进行插值预测,从而探测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020年02期 v.32;No.144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低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成果精度研究

    李欢;

    近年来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逐渐成熟,产品越来越丰富。为快速、高效的生产高精度的空三加密结果、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密集点云数据、实景三维模型等数字测绘产品,提出一种利用低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生产途径。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为实验区,利用Md4-1000型四旋翼无人机搭载五镜头相机进行倾斜摄影飞行试验,通过多视影像匹配、空三加密、影像密集匹配、构建三角网、纹理映射等技术生成空中三角测量、实景三维模型、DOM等成果。通过实测数据分别验证正视影像空中三角测量、正视影像联合倾斜影像空中三角测量、DOM、实景三维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倾斜影像生产的数字测绘成果满足高精度的需求,对其进一步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2020年02期 v.32;No.144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低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成果精度研究

    李欢;

    近年来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逐渐成熟,产品越来越丰富。为快速、高效的生产高精度的空三加密结果、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密集点云数据、实景三维模型等数字测绘产品,提出一种利用低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生产途径。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为实验区,利用Md4-1000型四旋翼无人机搭载五镜头相机进行倾斜摄影飞行试验,通过多视影像匹配、空三加密、影像密集匹配、构建三角网、纹理映射等技术生成空中三角测量、实景三维模型、DOM等成果。通过实测数据分别验证正视影像空中三角测量、正视影像联合倾斜影像空中三角测量、DOM、实景三维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倾斜影像生产的数字测绘成果满足高精度的需求,对其进一步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2020年02期 v.32;No.144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高邮凹陷斜坡区断层封闭能力定量评价

    张鸿妍;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斜坡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断层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行分析,并对碎屑岩的断层封闭机理及封闭类型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调研,统计高邮凹陷斜坡区控圈断层储层厚度、隔盖层厚度和断距,确定高邮凹陷斜坡区对接封闭及断层岩封闭均有发育,且以断层岩封闭为主。对已钻探断层相关油藏进行油水解剖,确定断层是否具有分隔油水的作用,并统计各个油水单元油水界面和烃柱高度等数据,以此为基础,统计断裂带泥质含量(SGR)与过断层压差(AFPD)之间的关系,建立高邮凹陷斜坡区断层侧向封闭能力定量评价模型,确定了高邮凹陷斜坡区断层侧向封闭临界SGR下限为29.8%,以及SGR与断层可封闭的烃柱高度的关系式H=429.04ln(SGR)-1 445.2。利用建立的断层侧向封闭性评价模型,可对高邮凹陷斜坡区控圈断层进行评价,确定断圈的封闭能力。

    2020年02期 v.32;No.144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邮凹陷斜坡区断层封闭能力定量评价

    张鸿妍;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斜坡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断层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行分析,并对碎屑岩的断层封闭机理及封闭类型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调研,统计高邮凹陷斜坡区控圈断层储层厚度、隔盖层厚度和断距,确定高邮凹陷斜坡区对接封闭及断层岩封闭均有发育,且以断层岩封闭为主。对已钻探断层相关油藏进行油水解剖,确定断层是否具有分隔油水的作用,并统计各个油水单元油水界面和烃柱高度等数据,以此为基础,统计断裂带泥质含量(SGR)与过断层压差(AFPD)之间的关系,建立高邮凹陷斜坡区断层侧向封闭能力定量评价模型,确定了高邮凹陷斜坡区断层侧向封闭临界SGR下限为29.8%,以及SGR与断层可封闭的烃柱高度的关系式H=429.04ln(SGR)-1 445.2。利用建立的断层侧向封闭性评价模型,可对高邮凹陷斜坡区控圈断层进行评价,确定断圈的封闭能力。

    2020年02期 v.32;No.144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综合灰度与LBP纹理特征的高分三号卫星SAR图像建筑区提取方法研究

    刘杨;邓鸿儒;徐梦竹;

    高分三号卫得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 m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它能够提供丰富的对地观测信息,在建筑区的提取工作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LBP算子是一种运算简单、易于实现的纹理提取方法,在医学、计算机图像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SAR图像的建筑区纹理特征较其他地物更为特殊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灰度与LBP纹理特征的高分三号卫星SAR图像建筑区提取的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获取Span强度图像,然后利用lBP算子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将经过尺度变换后的Span图像和得到的纹理特征进行波段组合,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组合后的图像进行非监督分类;最后通过分类后处理获得建筑覆盖区域。以高分三号卫星QPSI影像和Radarsat-2全极化影像为数据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图像中的建筑区,效果明显优于无纹理特征参与的方法。

    2020年02期 v.32;No.144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综合灰度与LBP纹理特征的高分三号卫星SAR图像建筑区提取方法研究

    刘杨;邓鸿儒;徐梦竹;

    高分三号卫得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 m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它能够提供丰富的对地观测信息,在建筑区的提取工作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LBP算子是一种运算简单、易于实现的纹理提取方法,在医学、计算机图像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SAR图像的建筑区纹理特征较其他地物更为特殊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灰度与LBP纹理特征的高分三号卫星SAR图像建筑区提取的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获取Span强度图像,然后利用lBP算子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将经过尺度变换后的Span图像和得到的纹理特征进行波段组合,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组合后的图像进行非监督分类;最后通过分类后处理获得建筑覆盖区域。以高分三号卫星QPSI影像和Radarsat-2全极化影像为数据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图像中的建筑区,效果明显优于无纹理特征参与的方法。

    2020年02期 v.32;No.144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PSO-BP神经网络的PM2.5浓度预测模型

    张立;王腾军;刘帅令;方珂;

    为了提高大气中PM_(2.5)浓度的预测精度,采用平均影响值(MIV)算法筛选出对大气中PM_(2.5)浓度有影响的主要变量,并依次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利用混沌粒子学(CPSO)算法修正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优化BP神经网络机构,以达到提高预测模型精度的目的。以2017年西安市PM_(2.5)日均浓度数据为样本建立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BP神经网络,基于CPSO-BP神经网络预测性能更优。

    2020年02期 v.32;No.144 47-5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PSO-BP神经网络的PM2.5浓度预测模型

    张立;王腾军;刘帅令;方珂;

    为了提高大气中PM_(2.5)浓度的预测精度,采用平均影响值(MIV)算法筛选出对大气中PM_(2.5)浓度有影响的主要变量,并依次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利用混沌粒子学(CPSO)算法修正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优化BP神经网络机构,以达到提高预测模型精度的目的。以2017年西安市PM_(2.5)日均浓度数据为样本建立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BP神经网络,基于CPSO-BP神经网络预测性能更优。

    2020年02期 v.32;No.144 47-5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板桥库群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

    王超;马小明;苏丽萍;杨树和;

    地下储气库是调峰保供和天然气管网优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就储气库断层封闭强度方面缺少一定的理论支撑。研究对大港地区储气库群控圈断层封闭性进行了定量评价,通过计算并统计断层面上每个储集单元的断层泥比率值,并且根据断层两侧埋深及油气水密度得到断层两侧的过断层压力差,将得到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拟合出断层面泥比率与过断层压力差二者的定量关系,并最终确定控圈断层侧向封闭的临界断层泥比率值为18.3%,进而定量地评价出了储气库控圈断层封闭能力界限。为提高地下储气库运行效率、增强储气库运行安全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0年02期 v.32;No.144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8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板桥库群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

    王超;马小明;苏丽萍;杨树和;

    地下储气库是调峰保供和天然气管网优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就储气库断层封闭强度方面缺少一定的理论支撑。研究对大港地区储气库群控圈断层封闭性进行了定量评价,通过计算并统计断层面上每个储集单元的断层泥比率值,并且根据断层两侧埋深及油气水密度得到断层两侧的过断层压力差,将得到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拟合出断层面泥比率与过断层压力差二者的定量关系,并最终确定控圈断层侧向封闭的临界断层泥比率值为18.3%,进而定量地评价出了储气库控圈断层封闭能力界限。为提高地下储气库运行效率、增强储气库运行安全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0年02期 v.32;No.144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8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WPA-ELM的煤矿安全评价算法研究

    李艳军;杨娟娟;

    为提高煤矿安全评价的精度和可靠性,结合煤矿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和WPA-ELM的煤矿安全评价模型。首先,根据煤矿安全运行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然后,根据不同指标的权重系数和评价基准值,计算出煤矿安全最终的状态评价得分;最后,将第N-6~N-1次共6个月的煤矿安全运行状态评分值作为WPA-ELM的输入,第N月的煤矿安全运行状态评分值作为WPA-ELM的输出,建立WPA-ELM煤矿安全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PSO-ELM和ELM相比,提出的WPA-ELM模型具有更高的预警准确率和更优的模型性能,为煤矿安全运行状态预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2020年02期 v.32;No.144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WPA-ELM的煤矿安全评价算法研究

    李艳军;杨娟娟;

    为提高煤矿安全评价的精度和可靠性,结合煤矿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和WPA-ELM的煤矿安全评价模型。首先,根据煤矿安全运行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然后,根据不同指标的权重系数和评价基准值,计算出煤矿安全最终的状态评价得分;最后,将第N-6~N-1次共6个月的煤矿安全运行状态评分值作为WPA-ELM的输入,第N月的煤矿安全运行状态评分值作为WPA-ELM的输出,建立WPA-ELM煤矿安全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PSO-ELM和ELM相比,提出的WPA-ELM模型具有更高的预警准确率和更优的模型性能,为煤矿安全运行状态预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2020年02期 v.32;No.144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波分析在GPS动态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崔晨耕;

    GPS动态监测技术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必要手段,GPS监测数据中存在各类复杂因素影响下的噪声,为变形分析和解释带来困难。为了准确提取真实变形信息,将小波分析技术应用于GPS监测数据处理,对影响小波滤波效果的小波基函数、分解尺度、阈值准则3种因素进行实验,结合评价指标量化分析。结果发现:小波分析具体较好的滤波效果,不同因素对滤波效果影响明显,实际应用中要合理选择。

    2020年02期 v.32;No.144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波分析在GPS动态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崔晨耕;

    GPS动态监测技术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必要手段,GPS监测数据中存在各类复杂因素影响下的噪声,为变形分析和解释带来困难。为了准确提取真实变形信息,将小波分析技术应用于GPS监测数据处理,对影响小波滤波效果的小波基函数、分解尺度、阈值准则3种因素进行实验,结合评价指标量化分析。结果发现:小波分析具体较好的滤波效果,不同因素对滤波效果影响明显,实际应用中要合理选择。

    2020年02期 v.32;No.144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GPS动态观测中的小波分析

    倪培德;

    为了保障建筑体的安全,需要对其进行变形监测,将GPS动态监测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成为主要的技术。GPS提供了海量的监测数据,但由于受到各类复杂因素的影响,监测数据中会存在粗差和噪声,影响变形信息获取。为了有效提取真实变形信息,将小波分析技术应用于GPS监测数据处理,首先将小波分析应用于粗差探测,然后将小波分析应用于数据滤波,并与傅立叶变换滤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分析具有很好的粗差探测和滤波能力,其滤波效果优于傅立叶变换滤波,但不同分解层数下的粗差探测和滤波效果不同。

    2020年02期 v.32;No.144 69-7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GPS动态观测中的小波分析

    倪培德;

    为了保障建筑体的安全,需要对其进行变形监测,将GPS动态监测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成为主要的技术。GPS提供了海量的监测数据,但由于受到各类复杂因素的影响,监测数据中会存在粗差和噪声,影响变形信息获取。为了有效提取真实变形信息,将小波分析技术应用于GPS监测数据处理,首先将小波分析应用于粗差探测,然后将小波分析应用于数据滤波,并与傅立叶变换滤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分析具有很好的粗差探测和滤波能力,其滤波效果优于傅立叶变换滤波,但不同分解层数下的粗差探测和滤波效果不同。

    2020年02期 v.32;No.144 69-7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生物医学

  • 自噬相关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王华;李娟;

    探讨自噬相关蛋白mTOR、Beclin1、ULK、p62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自噬在胃癌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细胞、癌旁细胞及癌细胞中mTOR、Beclin1、ULK、p62蛋白的表达情况,以胃癌细胞株为研究模型,采用自噬抑制剂雷帕霉素和氯喹处理细胞后使用MTT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活力,使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组与癌旁细胞组相比,mTOR蛋白表达含量显著降低(p<0.05),Beclin1、ULK、p62各蛋白表达含量显著升高(p<0.05);采用不同浓度自噬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细胞后,0 nmol/L组\,0.1 nmol/L组\,1 nmol/L组\,10 nmol/L组\,100 nmol/L组之间细胞增值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n=6,F=136.864,p<0.05);采用不同浓度自噬抑制剂氯喹处理细胞后,0μmol/L组\,5μmol/L组\,10μmol/L组\,15μmol/L组\,20μmol/L组之间细胞增值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n=6,F=1 086.891,P<0.05)。研究表明,自噬相关蛋白mTOR、Beclin1、ULK、p62均参与了胃癌的发生,mTOR低表达及Beclin1、ULK、 p62高表达可能与促进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并提示自噬活性的增强可能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及发展。

    2020年02期 v.32;No.144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自噬相关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王华;李娟;

    探讨自噬相关蛋白mTOR、Beclin1、ULK、p62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自噬在胃癌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细胞、癌旁细胞及癌细胞中mTOR、Beclin1、ULK、p62蛋白的表达情况,以胃癌细胞株为研究模型,采用自噬抑制剂雷帕霉素和氯喹处理细胞后使用MTT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活力,使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组与癌旁细胞组相比,mTOR蛋白表达含量显著降低(p<0.05),Beclin1、ULK、p62各蛋白表达含量显著升高(p<0.05);采用不同浓度自噬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细胞后,0 nmol/L组\,0.1 nmol/L组\,1 nmol/L组\,10 nmol/L组\,100 nmol/L组之间细胞增值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n=6,F=136.864,p<0.05);采用不同浓度自噬抑制剂氯喹处理细胞后,0μmol/L组\,5μmol/L组\,10μmol/L组\,15μmol/L组\,20μmol/L组之间细胞增值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n=6,F=1 086.891,P<0.05)。研究表明,自噬相关蛋白mTOR、Beclin1、ULK、p62均参与了胃癌的发生,mTOR低表达及Beclin1、ULK、 p62高表达可能与促进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并提示自噬活性的增强可能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及发展。

    2020年02期 v.32;No.144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的在线课程查询调度算法研究

    王剑钊;刘佳娜;

    为解决大规模在线课程查询负载均衡的问题,降低系统负载率,在平衡负载的自适应查处调度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BBO)优化平衡负载的自适应查处调度器(BAQP)期望代价矩阵的在线课程查询调度算法。选择系统的总体负载消耗系数作为评价指标,运用BBO算法优化获取在线课程的最优查询方案。通过静态权值和动态权值不同任务和资源查询调度性能对比可知,BBO算法较Min-Min和Max-Min算法具有更强的系统负载平衡能力和较低的系统负载率,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消耗系数。

    2020年02期 v.32;No.144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的在线课程查询调度算法研究

    王剑钊;刘佳娜;

    为解决大规模在线课程查询负载均衡的问题,降低系统负载率,在平衡负载的自适应查处调度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BBO)优化平衡负载的自适应查处调度器(BAQP)期望代价矩阵的在线课程查询调度算法。选择系统的总体负载消耗系数作为评价指标,运用BBO算法优化获取在线课程的最优查询方案。通过静态权值和动态权值不同任务和资源查询调度性能对比可知,BBO算法较Min-Min和Max-Min算法具有更强的系统负载平衡能力和较低的系统负载率,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消耗系数。

    2020年02期 v.32;No.144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骨水泥分布对单节段OVCF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疗效影响分析

    陈燕;王磊;王立飞;

    分析比较骨水泥分布对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收集2013年6月—2018年5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行PKP手术患者120例(120个椎体),根据骨水泥分布将患者分为3组(团块状26例,混合状39例,海绵状55例),分析比较3组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T值、合并内科疾病、体重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脊柱损伤节段和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3个月、6个月和1 a评估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角、伤椎前缘压缩率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分值,并注意记录术后骨水泥渗漏和伤椎再骨折发生例数,分析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及组间各项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术后3组患者在各时间点ODI、Cobb's角、伤椎前缘压缩率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ODI、Cobb's角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团块状及混合状分布组伤椎前缘压缩率低于海绵状组(P<0.05),海绵状组伤椎再发骨折比例低于另外2组(P<0.05)。结果表明:不同骨水泥分布对ODI、Cobb's角和VAS评分影响较小,团块状及混合状分布恢复伤椎高度效果更佳,海绵状分布伤椎再发骨折几率更低。

    2020年02期 v.32;No.144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骨水泥分布对单节段OVCF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疗效影响分析

    陈燕;王磊;王立飞;

    分析比较骨水泥分布对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收集2013年6月—2018年5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行PKP手术患者120例(120个椎体),根据骨水泥分布将患者分为3组(团块状26例,混合状39例,海绵状55例),分析比较3组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T值、合并内科疾病、体重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脊柱损伤节段和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3个月、6个月和1 a评估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角、伤椎前缘压缩率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分值,并注意记录术后骨水泥渗漏和伤椎再骨折发生例数,分析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及组间各项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术后3组患者在各时间点ODI、Cobb's角、伤椎前缘压缩率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ODI、Cobb's角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团块状及混合状分布组伤椎前缘压缩率低于海绵状组(P<0.05),海绵状组伤椎再发骨折比例低于另外2组(P<0.05)。结果表明:不同骨水泥分布对ODI、Cobb's角和VAS评分影响较小,团块状及混合状分布恢复伤椎高度效果更佳,海绵状分布伤椎再发骨折几率更低。

    2020年02期 v.32;No.144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观察

    王艳芹;

    为观察胸腰段脊柱骨折(TLF)采用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的疗效,选取130例TLF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5例给予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65例给予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并实施针对性护理。于手术前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疼痛程度,按照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数评估患者腰椎状态,比较2组伤椎复位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术后14 d、术后28 d)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点(术后3个月、6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伤椎复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TLF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2020年02期 v.32;No.144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观察

    王艳芹;

    为观察胸腰段脊柱骨折(TLF)采用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的疗效,选取130例TLF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5例给予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65例给予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并实施针对性护理。于手术前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疼痛程度,按照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数评估患者腰椎状态,比较2组伤椎复位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术后14 d、术后28 d)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点(术后3个月、6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伤椎复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TLF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2020年02期 v.32;No.144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工程技术

  • 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杨亚磊;韩文卿;卢全中;曹兴;

    在西安地裂缝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试验,研究正断型隐伏地裂缝向上破裂扩展过程中,下伏断层发生位错变化后,上覆土体破裂扩展过程以及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特点。对隐伏地裂缝上下两盘不同的破裂形式和影响带宽度进行分析,将正断型隐伏地裂缝向上破裂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地裂缝尖端拉裂阶段\,裂缝的形成发展阶段\,裂缝贯通阶段。

    2020年02期 v.32;No.144 95-9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杨亚磊;韩文卿;卢全中;曹兴;

    在西安地裂缝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试验,研究正断型隐伏地裂缝向上破裂扩展过程中,下伏断层发生位错变化后,上覆土体破裂扩展过程以及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特点。对隐伏地裂缝上下两盘不同的破裂形式和影响带宽度进行分析,将正断型隐伏地裂缝向上破裂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地裂缝尖端拉裂阶段\,裂缝的形成发展阶段\,裂缝贯通阶段。

    2020年02期 v.32;No.144 95-9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兰州某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

    杨宏;柳勇;周勇;杨校辉;

    基坑降水会使地下水产生流动,从而产生渗流附加应力,基坑周围土体发生应力重分布,在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下,对地表一定范围产生不同的影响与破坏。以兰州东方红广场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为例,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分析基坑降水对地表沉降的一般规律,并验证改进算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沉降总体趋势呈非线性增长,且随降水稳定趋于稳定;(2)考虑渗流力算法结果略小于规范法,更接近实际监测值;(3)距坑边相同距离处各点最大沉降量不同,受降水深度及周围环境影响。

    2020年02期 v.32;No.144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兰州某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

    杨宏;柳勇;周勇;杨校辉;

    基坑降水会使地下水产生流动,从而产生渗流附加应力,基坑周围土体发生应力重分布,在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下,对地表一定范围产生不同的影响与破坏。以兰州东方红广场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为例,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分析基坑降水对地表沉降的一般规律,并验证改进算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沉降总体趋势呈非线性增长,且随降水稳定趋于稳定;(2)考虑渗流力算法结果略小于规范法,更接近实际监测值;(3)距坑边相同距离处各点最大沉降量不同,受降水深度及周围环境影响。

    2020年02期 v.32;No.144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硬质岩高边坡地下水实测研究

    马成超;陈志坚;

    硬质岩中赋含的裂隙水具有强烈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通过打垂直观测孔来监测硬质岩高边坡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往往较难取得理想结果。在综合分析中云台山路堑段反倾硬质岩高边坡的组成结构和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在绿泥石片岩上部布置斜向观测孔,在观测孔测试段NE向裂隙分布密集的位置布置振弦式渗压计的观测方案来监测地下水动态。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中云台山路堑段边坡地下水动态监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于硬质岩高边坡的地下水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0年02期 v.32;No.144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硬质岩高边坡地下水实测研究

    马成超;陈志坚;

    硬质岩中赋含的裂隙水具有强烈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通过打垂直观测孔来监测硬质岩高边坡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往往较难取得理想结果。在综合分析中云台山路堑段反倾硬质岩高边坡的组成结构和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在绿泥石片岩上部布置斜向观测孔,在观测孔测试段NE向裂隙分布密集的位置布置振弦式渗压计的观测方案来监测地下水动态。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中云台山路堑段边坡地下水动态监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于硬质岩高边坡的地下水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0年02期 v.32;No.144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洛川原状黄土的孔隙结构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

    潘登丽;倪万魁;苑康泽;张镇飞;王熙俊;

    为了探究原状黄土的孔隙结构对其土水特征曲线(SWCC)的影响,对洛川4层原状黄土进行了基本物理指标的测试,用滤纸法测得其土水特征曲线,并采用Van Genutchen模型对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拟合。统计压汞试验的数据,得到孔隙累积级配曲线和分布曲线。利用Young-Laplace方程,得到孔隙分布曲线、土水特征曲线及其斜率的关系图。结果表明孔隙结构对SWCC有直接影响,孔隙分布曲线和SWCC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土水特征曲线的最大斜率点与孔隙分布曲线中优势孔隙峰值点能一一对应;L1为双峰孔隙结构土,其SWCC对应有2个陡降段;L6、L7、L13为单峰孔隙结构土,其SWCC均只有一个陡降段,分别与其优势孔隙范围相对应。孔隙分布对失水速度和进气值Ψ_(ave)值也有显著影响。

    2020年02期 v.32;No.144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洛川原状黄土的孔隙结构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

    潘登丽;倪万魁;苑康泽;张镇飞;王熙俊;

    为了探究原状黄土的孔隙结构对其土水特征曲线(SWCC)的影响,对洛川4层原状黄土进行了基本物理指标的测试,用滤纸法测得其土水特征曲线,并采用Van Genutchen模型对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拟合。统计压汞试验的数据,得到孔隙累积级配曲线和分布曲线。利用Young-Laplace方程,得到孔隙分布曲线、土水特征曲线及其斜率的关系图。结果表明孔隙结构对SWCC有直接影响,孔隙分布曲线和SWCC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土水特征曲线的最大斜率点与孔隙分布曲线中优势孔隙峰值点能一一对应;L1为双峰孔隙结构土,其SWCC对应有2个陡降段;L6、L7、L13为单峰孔隙结构土,其SWCC均只有一个陡降段,分别与其优势孔隙范围相对应。孔隙分布对失水速度和进气值Ψ_(ave)值也有显著影响。

    2020年02期 v.32;No.144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TSP超前预报系统在泉太隧道中的应用

    沈世伟;谢合恩;

    介绍了地震波反射法(TSP)超前预报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并对TSP超前预报系统流程中影响预报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前期的资料采集、隧道的施工环境、炮孔布置、地震波激发与接收、后期数据处理和物探解译的多解性等对超前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及精确性的干扰。在此基础上结合泉太隧道TSP超前预报的成功案例,验证了TSP超前预报在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中能快速、准确地识别掌子面前方一定距离范围内不良地质体的类型、位置、构造走向等空间分布特征,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2020年02期 v.32;No.144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TSP超前预报系统在泉太隧道中的应用

    沈世伟;谢合恩;

    介绍了地震波反射法(TSP)超前预报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并对TSP超前预报系统流程中影响预报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前期的资料采集、隧道的施工环境、炮孔布置、地震波激发与接收、后期数据处理和物探解译的多解性等对超前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及精确性的干扰。在此基础上结合泉太隧道TSP超前预报的成功案例,验证了TSP超前预报在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中能快速、准确地识别掌子面前方一定距离范围内不良地质体的类型、位置、构造走向等空间分布特征,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2020年02期 v.32;No.144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onte-Carlo的岩体三维裂隙网络模型研究

    张亚;彭乐文;

    裂隙在岩体中的分布是错综复杂的、随机的,但是大量实践证明裂隙的几何参数往往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为建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裂隙网络,研究通过Monte-Carlo随机模拟方法,先根据实测裂隙统计资料分析得到裂隙几何参数的概率分布函数,并借助计算机程序生成服从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进而建立直观形象的三维裂隙网络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对比线密度实测值与模型值的差异性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并且对模型的裂隙交线以及连通率计算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真性,可以得到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裂隙网络,并且可以作为研究裂隙几何特征的一种重要手段。

    2020年02期 v.32;No.144 124-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7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onte-Carlo的岩体三维裂隙网络模型研究

    张亚;彭乐文;

    裂隙在岩体中的分布是错综复杂的、随机的,但是大量实践证明裂隙的几何参数往往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为建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裂隙网络,研究通过Monte-Carlo随机模拟方法,先根据实测裂隙统计资料分析得到裂隙几何参数的概率分布函数,并借助计算机程序生成服从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进而建立直观形象的三维裂隙网络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对比线密度实测值与模型值的差异性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并且对模型的裂隙交线以及连通率计算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真性,可以得到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裂隙网络,并且可以作为研究裂隙几何特征的一种重要手段。

    2020年02期 v.32;No.144 124-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7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高地应力深埋隧道的大变形规律研究

    雷敏哲;鲁文娟;薛晓辉;

    为准确掌握隧道大变形的发展规律,以支持向量机及M-K检验为基础,构建了隧道大变形的预测模型及趋势判断模型,且为保证预测精度,先利用试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模型参数,进一步利用混沌理论优化前者的残差序列,以逐步提高预测精度;同时,利用M-K检验判断隧道大变形的发展趋势,并与前述预测结果对比,实现隧道大变形规律的综合分析。实例检验表明:通过参数优化可有效提高预测精度,且混沌理论对残差序列的优化效果较好,保证了隧道大变形的高精度预测,且M-K检验的分析结果与预测结果一致,均得出分析断面的变形将会进一步增加,验证了2类模型在隧道大变形规律研究中的适用性,进而为隧道大变形规律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2020年02期 v.32;No.144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地应力深埋隧道的大变形规律研究

    雷敏哲;鲁文娟;薛晓辉;

    为准确掌握隧道大变形的发展规律,以支持向量机及M-K检验为基础,构建了隧道大变形的预测模型及趋势判断模型,且为保证预测精度,先利用试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模型参数,进一步利用混沌理论优化前者的残差序列,以逐步提高预测精度;同时,利用M-K检验判断隧道大变形的发展趋势,并与前述预测结果对比,实现隧道大变形规律的综合分析。实例检验表明:通过参数优化可有效提高预测精度,且混沌理论对残差序列的优化效果较好,保证了隧道大变形的高精度预测,且M-K检验的分析结果与预测结果一致,均得出分析断面的变形将会进一步增加,验证了2类模型在隧道大变形规律研究中的适用性,进而为隧道大变形规律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2020年02期 v.32;No.144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土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常用方法探讨

    许海啸;王延寿;

    极限平衡条分法是定量分析边坡稳定性的一种常用方法。根据黄土边坡失稳时的滑动面特征,采用圆弧滑动面的瑞典法、简化毕肖普法和简化简布法进行定量分析,对条分法的土条宽度、搜索时的圆心步长和半径步长不同取值时的黄土边坡稳定性系数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程序采用理正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系统。统计结果表明,当3个变量同步变化时,瑞典条分法和简化毕肖普法计算得到的稳定性系数随着变量的增大而增大;简化简布法计算得到的稳定性系数随着变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土条宽度、圆心步长和半径步长均等于0.8时,3种方法得到的稳定性系数基本一致,分别为1.601、1.600、1.599。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变量下,当简化毕肖普法和简化简布法计算得到的稳定性系数小于瑞典条分法的结果时,瑞典条分法得到结果较为准确;当3个变量为同一值,3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稳定性系数基本一致时,此时得到的稳定性系数即为该边坡的稳定性系数。

    2020年02期 v.32;No.144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土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常用方法探讨

    许海啸;王延寿;

    极限平衡条分法是定量分析边坡稳定性的一种常用方法。根据黄土边坡失稳时的滑动面特征,采用圆弧滑动面的瑞典法、简化毕肖普法和简化简布法进行定量分析,对条分法的土条宽度、搜索时的圆心步长和半径步长不同取值时的黄土边坡稳定性系数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程序采用理正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系统。统计结果表明,当3个变量同步变化时,瑞典条分法和简化毕肖普法计算得到的稳定性系数随着变量的增大而增大;简化简布法计算得到的稳定性系数随着变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土条宽度、圆心步长和半径步长均等于0.8时,3种方法得到的稳定性系数基本一致,分别为1.601、1.600、1.599。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变量下,当简化毕肖普法和简化简布法计算得到的稳定性系数小于瑞典条分法的结果时,瑞典条分法得到结果较为准确;当3个变量为同一值,3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稳定性系数基本一致时,此时得到的稳定性系数即为该边坡的稳定性系数。

    2020年02期 v.32;No.144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影响因素筛选-优化组合模型的隧道变形预测研究

    薛晓辉;

    隧道变形监测是其安全施工的必设项目,对其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隧道变形影响因素较多,难以直接开展变形预测研究。因此,研究先利用相关系数法评价各因素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程度,以确定隧道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其作为变形预测模型的输入层信息;其次,再利用RBF神经网络构建隧道变形预测模型,且为保证预测精度,采用试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优化隐层节点数及相关模型参数。实例研究表明:相关系数法可很好地评价各影响因素与隧道变形间的相关程度,且不同监测项目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同时,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说明优化RBF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较高,可靠性强,适用于隧道变形预测。

    2020年02期 v.32;No.144 143-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影响因素筛选-优化组合模型的隧道变形预测研究

    薛晓辉;

    隧道变形监测是其安全施工的必设项目,对其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隧道变形影响因素较多,难以直接开展变形预测研究。因此,研究先利用相关系数法评价各因素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程度,以确定隧道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其作为变形预测模型的输入层信息;其次,再利用RBF神经网络构建隧道变形预测模型,且为保证预测精度,采用试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优化隐层节点数及相关模型参数。实例研究表明:相关系数法可很好地评价各影响因素与隧道变形间的相关程度,且不同监测项目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同时,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说明优化RBF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较高,可靠性强,适用于隧道变形预测。

    2020年02期 v.32;No.144 143-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硫酸盐侵蚀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衰减规律影响因素分析

    陈朝辉;

    为掌握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衰减规律,配制硫酸盐溶液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干湿循环模拟侵蚀,进而就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进行试验研究,并与清水侵蚀试件比较,研究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硫酸盐质量分数、干湿循环次数和混合料类型对其抗硫酸盐侵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盐侵蚀能明显使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衰减程度增加,且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硫酸盐浓度或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时衰减程度更大;硫酸盐侵蚀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造成的衰减程度依次减小;SMA-13沥青混合料抗硫酸盐侵蚀能力优于AC-13。

    2020年02期 v.32;No.144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硫酸盐侵蚀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衰减规律影响因素分析

    陈朝辉;

    为掌握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衰减规律,配制硫酸盐溶液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干湿循环模拟侵蚀,进而就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进行试验研究,并与清水侵蚀试件比较,研究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硫酸盐质量分数、干湿循环次数和混合料类型对其抗硫酸盐侵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盐侵蚀能明显使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衰减程度增加,且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硫酸盐浓度或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时衰减程度更大;硫酸盐侵蚀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造成的衰减程度依次减小;SMA-13沥青混合料抗硫酸盐侵蚀能力优于AC-13。

    2020年02期 v.32;No.144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